漳州站 > 漳州热点 > 本地新闻> 正文

市人大常委会开展农贸市场改造提升专题询问侧记

  

专题询问现场 记者 张旭 摄

  ⊙记者 廖瑜婷

  10月28日下午,漳州宾馆会议室里,座无虚席,气氛热烈。会议室内的摄像机早已高高架起,“考问”双方严阵以待。专题询问是人大监督的一种法定形式,场内,一边是“考官”——代表了全市人民、为人民发声的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市人大代表,另一边是“考生”——市商务局、市场监管局、农业农村局、司法局、城管局、自然资源局、财政局,芗城区、龙文区政府的负责人。

  一个半小时的正面“交锋”,“一问一答”式的交流对话。10位询问人围绕农贸市场改造提升的各关键环节,抛出十多个切中要害的问题,向相关部门探个究竟,询问具体应对措施。被询问的各政府部门负责人皆不回避,针对问题提出应对办法和下一步工作打算。

  声音一:我市农贸市场改造提升的最大症结在哪

  小市场,大民生。市人大常委会委员、闽南师范大学商学院教授张琳向市商务局抛出的第一问便很犀利:我市农贸市场改造提升的最大症结在哪?

  市商务局局长吴凌真坦言,他们在项目的甄选、发动和推进过程中确实遇到不少的困难,最大的问题就是市区农贸市场的产权形式各一,资本结构混乱,改造意愿不强。于是,我市出台了《漳州市区农贸市场提升改造和运营管理六条激励措施》,明确了农贸市场提升改造的资金投入由市本级财政承担30%、区级财政承担30%、农贸市场举办者承担40%,支持力度全省最大,有效解决业主顾虑。同时,“走出去”“请进来”并重,市领导带队学习经验,邀请专家团队来漳教学,引导业主转变观念。

  听到此,市财政局副局长沈永智迫不及待地补充了“数据”:2018年实际投入230万元;2019年实际投入1227.8万元;2020年提升改造14个农贸市场,市区两级政府预算安排1470万元。截至2020年9月,市本级已拨付补助资金708.62万元,全市共拨付1417.24万元,支出进度达96.4%。

  芗城区是市区农贸市场的主要聚集区。市人大常委会委员、教科文卫委主任林金波注意到,一些农贸市场虽然方便了群众,但与创城、创卫标准要求还有差距。他紧接着问道:“农贸市场改造如何满足人民群众的生活要求和创城、创卫的标准要求?”

  一瞬间,会场沉默,“考生”陷入沉思。芗城区政府区长石振棋先行“接招”,他说:“芗城区坚持‘一场一策’原则,注重提升市场基础建设标准化,将农贸市场改造建设融合在全国文明城市暨省级文明城区工作要求中进行,并要求运营公司要把自身特色的运营管理理念与创城工作内容相结合,加大对市场公共服务的常态化管理。”

  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城环委主任朱志宏再次发起询问:“像南昌东路为中线的区域尚没有合适的地块设置农贸市场,造成区域性的群众买菜购物不方便、不合理,如何破解这一难题?”

  这早已有了规划,市自然资源局党组书记何金才心中有数。“以南昌东路为中线的区域,除现有的文化园市场,已规划新增润丰(建发文昌府)生鲜超市,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目前在建,预计2022年建成投入使用;通源03地块生鲜超市,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目前控规已批复,预计3年内建设完成。”他说。

  声音二:

  如何监管好“舌尖上的安全”

  农贸市场“三分建七分管”。针对农贸市场加强管理和督促市场举办者落实主体责任方面,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市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黄建国对“法律制度推动农贸市场管理水平提升”颇有兴趣,一轮到他,他便问起。

  市司法局局长林方接过了“问题球”。自2015起,我市每年定期制定出台年度《全市治理“餐桌污染”建设“食品放心工程”工作方案》,并先后出台《漳州市农贸市场专项整治方案》等一系列规定,不断推进农产品批发市场标准化建设改造、食用农产品安全监管、农产品质量安全“一品一码”追溯体系建设等重点工作事项。针对农贸市场加强管理和督促市场开办者落实主体责任等方面的工作要求,市政府将《漳州市农贸市场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列为2020年市人民政府规章制定项目。“目前,相关单位已开展《管理办法》的草案起草、实地调研和多轮意见征求等工作。”林方说。

  民以食为天,农贸市场是保障群众生活物资供应的重要场所,销售商品种类繁多,人员较为密集、流动性大。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副秘书长黄艺敏再次抛出问题:“如何监管好‘舌尖上的安全’呢?”

  一段时间来,市市场监管局通过加强市场监督检查和产品抽查,严厉打击野生动物违法交易行为,从严从重查处价格违法行为等方式开展全市农贸市场疫情防控与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市市场监管局局长朱东风表示,下一步,市场监管部门将继续配合商务、农业农村等有关部门,统筹做好农贸市场的疫情防控和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确保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

  声音三:如何寻找占道经营与地摊经济之间的平衡点

  与市区的农贸市场相比,村集体所有的农贸市场在建设标准和要求上有一定的差距。针对这一现象,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副秘书长林秋生的问题“辣味”十足。他问道:“村级农贸市场怎样拆旧建新?”

  龙文区政府区长林晓强说,龙文区采取多种形式实施改造提升,一方面,利用原有老旧市场进行修扩建,例如景山市场、荣昌市场;另一方面,利用旧厂房和闲置仓库进行改扩建,例如蓝田市场、科坑市场;与此同时,争取挂牌地产项目实施配建,例如西番莲市场、下洲市场。14个村(社区)集体所有的市场中,有5个是拆旧建新,有2个是功能置换无中生有,有6个是露天转室内改头换面。

  询问会上的问题一个接一个,每个都紧扣主题,也紧跟当前发展局势。占道经营与地摊经济之间,如何寻找平衡点,引发了一阵讨论高潮。

  市区农贸市场经过三年的改造提升,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市人大财经委员会委员林宏山感受到明显的变化,但是个别地方的农贸市场外围存在占道经营现象,着实影响农贸市场的“颜值”。“请市城市管理执法局结合地摊经济,谈谈你们如何破解这个问题并推动监督管理常态化、规范化?”

  “这正是我们城市执法者最揪心的事,如何规范经营且促进摊贩增收,把握‘度’至关重要。”市城管局局长吴志民皱了皱眉,抬了抬镜框回答道,我们正积极引摊入市,规范经营,进一步规范农贸市场管理,降低入市门槛,吸纳市场外占道蔬菜、水果等摊贩入市经营。他建议,属地政府应根据实际,拓展空间,在条件允许且不影响城市秩序等情况下合理设置临时市场,实施统一管理,定时、定段、定摊经营,也是贯彻落实中央提出大力支持“地摊经济”的好做法,有助于进一步激活地方经济。

相关阅读更多>>
敬请网友发表评论,本站保留不刊登无关和不雅评论的权力。

网友评论

最新评论
图片新闻更多>>

关注排行

  • 24小时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新闻专题

中城房网新闻联播